出宮?
二人不由大驚失色。
先前讓李若鏈下去準(zhǔn)備,王承恩就有些納悶,沒想到是天子也想出去啊。
“皇爺,這......”
“陛下......出宮,此事萬萬不可啊......”
天子安危關(guān)乎社稷,令他們無比驚懼。
“休要多言,朕欲出宮一事,不得告知任何人!”
“不可??!奴婢請皇爺三思......”
王承恩苦苦哀求,方正化也跟著勸諫。
“土木堡之變”兩百多年來,除了“叛逆”的明武宗,還沒有哪個君王敢微服亂跑。
“啪......”
拍打御案聲傳來,繼而傳出一聲怒吼:
“大膽!爾等敢不聽旨意!不擔(dān)心項上人頭嗎?”
“皇爺......”
“陛下......”
兩人抬起頭,眼中全是淚花,崇禎臉上則滿是怒意,一副要殺人的模樣。
特么封建帝王名義上擁有整個天下,卻連出宮的自由都沒有。
明代的文官最奇葩,巴不得將君王禁錮于深宮,用嘴皮和奏本敘述天下事。
自由得靠自己爭取,唯有把自身變強(qiáng)大方有出路,皇帝同樣免不了俗。
聯(lián)想到時代差距,深吸幾口氣,崇禎轉(zhuǎn)而溫和地說道:
“朕豈不知爾等心憂朕之安危,然大明滿目蒼夷,靠幾篇奏章豈可洞察全局?
朕也深感無奈啊,所以必須出去走走看看親歷親為,為大明探尋出康莊大道!”
說完,擺出一副心事重重。
王承恩被觸動了,天子說的都是事實。
方才安排李若鏈、曹化淳、還有自己那些事,無不體現(xiàn)出重振朝綱之意。
與李若鏈交談時又明示要防范駱養(yǎng)性,那家伙這幾日正好不在,出去見聞些尚不知曉的弊端,似乎未嘗不可。
見二人都不再言語,崇禎接著道:
“休要再勸,方正化!”
“臣在!”
“往后凡朕出行,由你持劍常伴左右,你可明白?”
方正化睜大眼睛,不免更加惶恐,又為皇帝信任欣喜不已。
“臣領(lǐng)旨謝恩!”
“爾等下去準(zhǔn)備吧!”
“遵旨,臣告退!”
“奴婢告退!”
“方大伴,你以后就不要再自稱內(nèi)臣了,”崇禎隨意一說。
方正化打了個激靈,再次激動萬分。
“奴婢感激涕零,萬死不辭難報圣恩!”
此刻他是真激動,大伴加上不再稱臣,足以說明一切。
心中陡然升起一股豪情,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滿腔熱忱!
見他那樣,崇禎清楚,這頭棕熊已經(jīng)被收服。
......
午膳后,王承恩備了些銀兩和生活必需品。
李若鏈之前并未得到明確指令,現(xiàn)在得知皇帝要出去,同樣驚懼不已。
不過轉(zhuǎn)念一想,明白圣上意欲為何,不由生出一絲暖意。
給眾人交待一番,當(dāng)今天子領(lǐng)著百十人,分成幾撥悄悄出宮。
初次跑出來崇禎非常小心,還略微裝扮了一番,主要是防著周圍眼線。
狗日的駱養(yǎng)性和不少太監(jiān)陽奉陰違,與勛貴文官不清不楚,難保不出賣皇帝。
要是朝堂一旦炸鍋,不是怕他們,而是來不來就引經(jīng)據(jù)典言辭鑿鑿,聽著就讓人心煩。
萬一還搞個落水掉坑之類,那豈不步了便宜哥哥的后塵。
眾人一人一馬身著便裝,王承恩幾人左顧右盼甚是緊張,大感罪孽深重。
崇禎覺得好笑,告誡他們放松點,沒什么大不了。
走出皇宮,別說,感覺就是不一樣。
差不多八年沒在城中牽馬穿梭了,還是當(dāng)信王那會兒才有此等“殊榮”。
登基后基本呆在宮中,皇城很多地方都少有光顧,只有偶爾登煤山觀望遠(yuǎn)景,連內(nèi)城各個衙門都沒去走動過。
而外城那邊只有每年去天地壇祈福,才“有幸”光臨,城外就更別提了,好像僅登基那年去祭拜過一次皇陵。
自己和當(dāng)豬養(yǎng)的宗室其實沒太大區(qū)別,每次出行前呼后擁,感受不到任何人間氣息。
崇禎禁不住感嘆,長期處于深宮都可以把天下給治理好?我信你個鬼!
恐怕除了開國皇帝及有遠(yuǎn)見之輩才不會墨守成規(guī),而守成君王,基本一個鳥樣。
還是所謂圣賢經(jīng)典毒害太深,文官忽悠也“功不可沒”!
......
幾撥人七彎八拐,在阜成門集合。
李若鏈出示腰牌,守軍一臉諂媚放行,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。
終于出城。
回望巍峨的阜成門宏偉無比,華夏人民智慧令人驚嘆,崇禎從來沒在這個角度打量過,前世的秦某人更無眼緣。
此處將在三百多年后被一個姓郭的人力主拆掉,萬幸此刻可以一睹雄姿。
護(hù)城河幾近干涸,周邊并沒有想象中的流民。
“我聽說京師流民甚多,怎未見其身影呢?”
崇禎問問李若鏈。
“回少爺,流民集中于外城,內(nèi)城管理相對森嚴(yán),故......”
“曉得了,繼續(xù)走吧?!?/p>
“是?!?/p>
年前就聽順天府尹鐘炌稟報過,去年入冬前建奴走后更多流民云集京師,達(dá)到十萬之眾。
流民早已成為大明隱患,崇禎深感無奈根本沒能力解決,但想到天氣寒冷便動了惻隱之心,命順天府每日施粥。
那種人間慘景唯有親眼目睹才能體會,回城時一定去看看。
......
方正化在前面帶路,避開官道走得不算快,主要是為顧及天子的龍屁股。
崇禎的騎射都荒廢許久了,有點不適應(yīng),還想將來上陣殺敵,看來得經(jīng)常鍛煉啊。
不多時,眼前漸漸有了些破敗小村落。
沿途荒野成片黃土飛揚(yáng),干枯野草一望無垠。
當(dāng)下早已立春卻仍舊干冷刺骨,正月期間僅下過一場小雪,北方大地非常缺水。
只有部分臨近溝渠的地方,出現(xiàn)百姓有氣無力翻挖著土地。
“快跑啊!”
“快跑......”
一群群百姓驚慌失措撒腿就跑,顯得無比恐慌。
有些小孩跟不上大人腳步,嚇得哇哇大哭。
崇禎心中很不是滋味,這就是他所熱愛的大明啊。
原野中凄涼空曠,百姓面帶菜色衣衫襤褸,見到生人就逃,到處都呈現(xiàn)著亡國之象。
大明并不美好?。?/p>
“李若鏈!”
嘆了口氣,崇禎不由發(fā)問。
“小的在!”
“你說那些百姓為何懼怕我等?”
略微靠后的李若鏈沉思片刻,答道:
“回少爺,建奴剛退卻不久,百姓飽受戰(zhàn)亂之苦,常年官吏收稅好似土匪進(jìn)村,遇到馬隊便如驚弓之鳥,所以......”
李若鏈也真敢說,若是放在朝堂上,文官非得繞來繞去給他定一個大不敬之罪。
你意思天子好比土匪,找死!
崇禎當(dāng)然不會計較,這番接地氣的回話,讓他對李若鏈有了些新看法,他喜歡實在的人。
“哎,傷心秦漢經(jīng)行處,宮闕萬間都做了土,興,百姓苦;亡,百姓苦?!?/p>
崇禎不由嘆息,大明百姓太苦了。
這還是天子腳下,那河南、陜西該是何番景象,恐怕早已生不如死易子而食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