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風(fēng)和李心離開玉皇殿,沿著青石板路往客堂走。晨露打濕的石板泛著冷光,如鏡面般映出兩人歪斜的影子,隨著腳步晃動。
清風(fēng)的道袍下擺沾著草屑,那是方才在林間穿行時沾上的,走路時帶起的風(fēng)卷著松針,簌簌落在李心的靛藍(lán)布衣上,留下細(xì)碎的綠意。
二人離開玉皇殿慢慢朝客堂方向走著,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松香,混合著泥土的清新。
待得確定四周無旁人,清風(fēng)終于按捺不住,停下腳步轉(zhuǎn)身質(zhì)問,聲音里帶著壓抑的怒氣,胸口微微起伏:“我記得我說過不要進玉皇殿的,李施主何故恣意妄為!”他的眉頭緊鎖,不明白李心為何要明知故犯。
李心往嘴里扔了顆干果,咔嚓聲在寂靜的回廊里格外清晰,打破了這份嚴(yán)肅。他嘴上故作無賴:“你是說過,我有答應(yīng)過你嗎?”心里卻暗自嘀咕,誰知道腳像有自己的想法似的,莫名其妙就走到了那里……
李心故意挺了挺胸,敞開的衣襟露出里面沾著糖漬的內(nèi)襯,那是昨日在客堂“劫富濟貧”留下的痕跡。
“再說了,那殿里的銅香爐擦得比鏡子還亮,我就是想看看有沒有刻著八卦圖?!彼伊藗€蹩腳的借口,眼神有些閃躲。
清風(fēng)氣得袍袖發(fā)抖,聲音都拔高了幾分:“此乃供奉雷尊之地,豈容你這般輕慢!”他一甩袖袍,趨步前行,背影透著明顯的生氣。
“喂,你等等我!”李心見狀小跑勉強跟上,他轉(zhuǎn)移話題道:“大道士說……一旬后……你要和清一打架,喂,你慢點……你打不打得過啊……一旬……一旬是多久??!”他像連珠炮似的問了一串問題,語氣里帶著好奇。
清風(fēng)聞言停步回頭,待得李心跑到近前,面無表情道:“一旬后即是十天后。另外……清一師弟能打五個小道……”他說完,便轉(zhuǎn)頭繼續(xù)前行,腳步比剛才更快了些。
“奪…奪少?五個?”李心伸出五個手指,夸張地瞪大了眼睛,“你早說他這么厲害啊,早知道不得罪他了。喂,你等等我!”他連忙追上去,心里暗自咋舌,沒想到那個陰柔的道士這么能打。
……
玉皇殿
兩人回到玉皇殿時,殿內(nèi)已重新布置妥當(dāng)。
貢桌上的時令水果還掛著晨露,水晶梨的果皮映出長明燈的光暈,仿佛裹著一層朦朧的月色;各式糕點碼得整齊,芙蓉糕上的糖霜沾著金箔,像撒了把碎星,在光線下閃閃發(fā)亮。
檀木長桌上的香燭冒著青煙,與符咒上的朱砂紅光交織,在青磚地投下斑駁的光影,如同一幅流動的畫。
“送天官儀式分為誦經(jīng)祈福、舞劍請功、齋醮樂舞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”清風(fēng)耐心講解,聲音溫和了許多,仿佛剛才的怒氣已經(jīng)消散。
忽然,一個小道士匆匆跑來打斷了他的話。
小道士跑得急,道袍前襟沾著塵土,頭發(fā)也有些凌亂,他湊到清風(fēng)耳邊低語幾句,語氣急促。
清風(fēng)聽完,臉上露出困惑的神色:“事前并無人告知我要參與送天官儀式?。俊彼{悶道,不明白為何會突然安排自己。
“原舞劍高功清一師兄因犯禁被罰,初塵監(jiān)院命我告知師兄臨時擔(dān)任!”小道士急得跺腳,額頭上滿是汗珠,“師兄快快去沐浴更衣吧,時辰快到了!”
清風(fēng)應(yīng)了一聲,心中雖有疑惑,但也知道事不宜遲。
他看向落座的張氏眾人,最后目光落在李心身上,語氣嚴(yán)肅地說:“小道暫且失陪,望諸位施主恕罪,勞煩諸位遵守殿中秩序,切記不得喧嘩!”
言罷,便跟隨小道士匆匆而去,腳步匆忙。
李心對著他的背影做了個鬼臉,帶著幾分傲嬌地抱胸扭頭,卻在瞥見供桌下的陰影時,發(fā)現(xiàn)那里藏著半塊啃過的棗糕,卻不知是哪個饞嘴的道士留下的。
一刻鐘后,鐘鼓齊鳴。那鐘聲渾厚悠遠(yuǎn),鼓聲沉穩(wěn)有力,交織在一起,在整個道觀里回蕩,仿佛在召喚著什么。
十八名道士身著嶄新法衣,從殿門魚貫而入,衣袂上的銀線雷紋在煙霧中若隱若現(xiàn),隨著動作閃爍著微光。
信眾們手持香燭,神情虔誠,燭淚滴在掌心也渾然不覺,目光緊緊地望著神像,仿佛那里有無盡的力量。
高功法師頭戴九梁道冠,法衣上的日月星辰圖案隨著步伐流轉(zhuǎn)金光,仿佛將整個星空披在了身上。
他手持朝簡,踩著禹步走向祭壇,每一步都踩在青磚的太極魚眼上,帶起的氣流讓長明燈的火苗齊齊傾斜,像是在向他行禮。
祭壇上的九天應(yīng)元雷聲普化天尊神像,琉璃眼珠在燭火下流轉(zhuǎn),仿佛正俯視眾生,眼神慈悲而威嚴(yán)。
“天地玄宗,萬炁本根……”
眾法師腳踩踏罡步斗,身形輕盈而有力,每一步都伴隨著法器的輕響,如同在與天尊進行著某種神秘的溝通。
高功法師口中誦念《九天應(yīng)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(jīng)》,聲音洪亮而悠揚,回蕩在整個道觀之中,仿佛能滌蕩人心。
信眾們屏息凝神,靜心聆聽,連大氣都不敢喘。
李心看見胖財主張誠閉著眼,佛珠在掌心轉(zhuǎn)得飛快,喉結(jié)隨著經(jīng)文滾動,臉上的肥肉也跟著顫巍巍的;他身邊的小妾偷偷睜眼,往供桌上的蜜餞瞟了一眼,慌忙又閉上,長長的睫毛上沾著香灰,像落了一層霜。
而那貢桌下的半塊棗糕已然消失不見,只余一團扭曲蠕動的陰影,在地面上微微起伏。
焚化疏文時,火焰突然竄起半尺高,如跳躍的精靈。疏文化為的灰燼沒有四散,反而聚成條小龍的形狀,盤旋三圈才緩緩升空,在殿頂盤旋片刻,而后消散無蹤。
信眾們驚呼出聲,又慌忙捂住嘴,生怕驚擾了神靈,臉上寫滿了敬畏和不可思議。
儀式進行到一半,一個扎著雙丫髻的小女孩躡手躡腳來到李心旁邊,發(fā)髻上的紅絨球蹭著他的胳膊,帶來一陣輕柔的觸感。
她仰著小臉,聲音細(xì)若蚊蚋:“小道長不拜你們的天尊嗎?”大概是因為李心穿著清風(fēng)的衣物,年紀(jì)身材又與觀內(nèi)年輕道士相差仿佛,被小女孩誤以為是其中一員。
李心看了小不點一眼,反問道:“那小施主為何不拜天尊?”他轉(zhuǎn)了轉(zhuǎn)眼珠子,故意板起臉,學(xué)著之前清一的語氣說道:“頂撞道門仙長當(dāng)心罪不可赦!”
小女孩嚇得后退兩步,小臉發(fā)白,囁嚅道:“我太小了,他們都不給我祭祀香燭……還有……我可不怕你,清一哥哥會保護我的!”
說到最后,小女孩還舉起粉嫩的小拳頭,以壯氣勢,只是那聲音里的底氣不足,顯得有些可愛。
“清一?你認(rèn)識清一?他和你什么關(guān)系?”李心眉毛一挑,來了興趣,彎下腰和顏悅色地問道,同時從衣兜中掏出僅剩不多的“劫富濟貧”所得,遞到小女孩的面前。
小女孩咬著手指,看著眼前的吃食,又看了看李心人畜無害的笑容,終于卸下防備,小心地拿了一塊棗糕,放進了嘴里。
咀嚼片刻后,她舔了舔嘴角,說道:“我和清一哥哥可熟悉了,他可喜歡我了。他每次下山歷練都會來找我和倩柔姐姐玩兒,每次都會給我都帶好多好多好吃的!”她的語氣里滿是驕傲和開心。
李心將兜里的干果全部放在小女孩捧著的手掌中,摸了摸她的頭,看著女孩的腮幫子鼓得像松鼠,打趣道:“小妹妹這么可愛,清一當(dāng)然會喜歡你啦?!?/p>
心里卻想著:沒想到啊沒想到,清一居然有喜歡女童的癖好……嘴角因這偶然的“發(fā)現(xiàn)”而勾起一絲玩味的微笑。
“清一哥哥還給了倩柔姐姐玉佩,說是能祛邪,連我都不給……”可能是被李心的熱情所感染,小女孩也自然熟絡(luò)起來,開始分享更多的秘密。
“我還知道這場祭祀就是給倩柔姐姐準(zhǔn)備的。倩柔姐姐病了,家里很多人也跟著病了。倩柔姐姐把自己關(guān)起來誰都不見,倩柔姐姐好可憐……”
說到最后,小女孩癟著嘴巴,左手擦著眼淚,聲音里滿是委屈和心疼。
李心聽完,頓時不知所措,心里也泛起一陣同情。他只是一言不語,輕輕摸著女孩的頭,試圖給予一些安慰。
待到小女孩抽泣漸止,他輕聲說:“放心,你姐姐的病一定會好起來的!”語氣堅定。
小女孩拉住李心的衣角,小聲問道:“你知道清一哥哥在哪嗎?我一直找不到他?!?/p>
“你找他干嘛?有我陪你玩還不夠?你還吃了我這么多東西?!崩钚陌櫭佳鹋?,故意逗她。
“不是的不是的。倩柔姐姐把自己關(guān)起來誰都不見,或許只有清一哥哥可以見到倩柔姐姐……”小女孩急忙解釋,臉上滿是焦急。
李心聞言摸著下巴,若有所思:“張氏女倩柔……清一……”這兩人之間似乎有著不一般的關(guān)系。
誦經(jīng)祈福結(jié)束后,高功法師領(lǐng)眾道士魚貫退去,動作整齊劃一。旁觀眾人亦井然落座,殿內(nèi)暫時安靜下來,只剩下燭火燃燒的噼啪聲。
“我家倩柔昨夜又說胡話,抓著丫鬟喊‘天上有好多眼睛盯著她看’?!睆垎T外的聲音發(fā)顫,帶著恐懼,手里茶杯里的水晃出了幾滴,濺在衣襟上。
“城西王屠戶家的小子,癥狀和她一模一樣,前天剛沒了?!彼恼Z氣里滿是后怕,仿佛下一個就會輪到自己的女兒。
“……王屠戶那婆娘也是可憐,”張員外的聲音混在鐘磬聲里,帶著幾分酒氣,顯然是喝了些酒壯膽,“多漂亮的一個人兒,才二十五就沒了,被邪祟侵體死的,聽說死的時候衣裳都被撕爛了,王鄉(xiāng)紳你是看著她長大的,可知內(nèi)里的門道?”
王鄉(xiāng)紳咽了口唾沫,手里的佛珠在掌心轉(zhuǎn)了轉(zhuǎn),像是在尋求鎮(zhèn)定:“還能有啥?定是在后山被哪個野男人玷污了,失了貞潔才招邪祟。那陣子總見她往鎮(zhèn)西頭跑,見了男人就躲,眼神直勾勾的……”他的聲音里帶著幾分鄙夷和篤定。
“夫…夫君,方才貢桌上的白公雞消…消失了?!睆堈\的小妾挽著他的胳膊,聲音怯生生的,帶著驚恐,眼神慌亂地看著貢桌。
“瞎說什么!”張誠慍怒道,臉色變得難看,“不知道這是閨女的祈福大典嗎?一點不懂規(guī)矩!”
張誠語氣強硬,試圖掩飾內(nèi)心的恐懼,只是目光卻在害怕地四處搜尋,顯然也對公雞的消失感到不安。
正把玩小女孩發(fā)髻的李心,忽然聽見張誠和王鄉(xiāng)紳的對話飄過來,不由得心頭一緊,總覺得這個七日祈福大典沒有明面上這么簡單,背后似乎隱藏著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。
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小女孩,她正專注地吃著干果,對大人們的談話渾然不覺。
……
緊接的便是舞劍請功環(huán)節(jié)。
六位年輕道士手持長劍,緩緩步入殿堂中央,呈正三角狀列隊,面向雷尊神像,神情肅穆。
清風(fēng)站在最前方,法衣的袖子太長,幾乎遮住了手指,握劍的手微微發(fā)抖,像握著塊燒紅的烙鐵,顯然有些緊張。
隨著一陣悠揚的古箏聲響起,如泉水叮咚,六人同時起舞,劍光閃爍,宛如六條泛金游龍穿梭于殿內(nèi),氣勢恢宏。
他們身形矯健,步伐輕盈,長劍在他們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,時而翻飛如龍,時而靈動如燕。
劍光閃爍間,李心發(fā)現(xiàn)清風(fēng)的動作雖然生澀,帶著一絲拘謹(jǐn),卻透著股韌勁,不肯輕易放棄。
只見他左手掐訣浮空,指尖凝聚著淡淡的白光,腳尖輕點地面,隨即騰空而起高至兩丈,劍舞如虹,氣勢磅礴直指蒼穹;身形滯于半空三息繼而一轉(zhuǎn),動作流暢自然,右手長劍劃出一道優(yōu)美的弧線,如流星劃過夜空,左手迅速掐訣一瞬后亦是腳尖輕觸地面,身形平穩(wěn)落地,宛若銜春歸燕,輕盈而優(yōu)雅。
六人之間的配合默契無間,劍陣時而緊密如網(wǎng),滴水不漏,時而疏松如云,變幻莫測,令人目不暇接。
他們的劍法既剛猛有力,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,又柔中帶剛,藏著無盡的變化。
隨著樂曲逐漸進入高潮,節(jié)奏越來越快,六人的劍舞也愈發(fā)激烈,劍光如電,破空之聲不絕于耳,“呼呼”作響。
然而,在這激烈之中,他們又不失一份從容與淡定,仿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最終,隨著樂曲的戛然而止,六人的劍舞也緩緩收勢,長劍歸鞘,動作整齊劃一,氣定神閑。
前世生于末法時代、從未見過如此場面的李心今生卻是看得癡了,眼神里滿是驚嘆和向往。
“敢問小道長。這劍陣可是道家六芒劍陣?”又是一道突兀的聲音在李心身后響起,已是今日第二次打斷李心看戲的興致。
不過之前是稚童聲,這次卻聽似耄耋之音,蒼老而沙啞。